日期:2021-09-17 來源:上海威固化工制品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次
1、聚氨酯異氰酸酯的反應機理
有機異氰酸酯化合物含有高度不飽和的異氰酸酯基團(NCO,結構式—NC,因而化學性質非常活潑。
由于氧和氮原子上電子云密度較大,其電負性較大,NCO基團的氧原子電負性最大,是親核中心,可吸引含活性氫化合物分子上的氫原子而生成羥基,但不飽和碳原子上的羥基不穩定,重排成為氨基甲酸酯(若反應物為醇)或脲(若反應物為胺)。碳原子電子云密度最低,呈較強的正電性,為親電中心,易受到親核試劑的進攻。異氰酸酯與活潑氫化合物的反應,就是由于活潑氫化合物分子中的親核中心進攻NCO基的碳原子而引起的。
2、異氰酸酯結構對NCO反應活性的影響
(1)誘導效應:
連接NCO基團的R基(即異氰酸酯化合物的“核基”)的電負性對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影響較大,若R是吸電子基團,它能使NCO基團中C原子的電子云密度更低,能提供類似于共軛的穩定性,使C原子具有較強的正電性,更容易與親核試劑(或親核中心)發生反應,所以含吸電子基的異氰酸酯與活潑氫化合物的活性大;反之,若R為給電子基,它會增加NCO基團中C原子的電負性(即C原子電子云密度增大),使其與活性氫化合物的反應活性降低。
由于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中兩個NCO基團之間相互發生誘導效應,促使芳香族二異氰酸酯反應活性增加。因為第一個NCO基團參加反應時,另一個NCO基團起吸電子取代基的作用,對于能產生共軛體系的芳香族二異氰酸酯,這種誘導效應則特別明顯。所有芳族二異氰酸酯的活性都隨反應程度的增大而減小,這是由于當二異氰酸酯一個NCO基團與羥基反應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團,對另一個NCO基團的誘導效應減少,故活性降低。
(2)位阻效應:
2,4-TDI的反應活性比2,6-TDI高數倍,這是由于2,4-TDI中4-位NCO離2-位NCO及—CH3較遠,幾乎無位阻,而2,6-TDI的NCO受鄰位—CH3的位阻效應較大,反應活性受到影響。
二異氰酸酯的兩個NCO基團的活性一般也不一樣大。如2,4-TDI的4-位NCO的反應活性比2-位大得多。2,6-TDI的兩個NCO在對稱位置,初始反應活性一致,但當其中一個NCO參與反應,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團后,由于失去了誘導效應,位阻效應占主導,故剩下的一個NCO基團活性大大下降。表2-2為TDI、XDI及HDI三種二異氰酸酯的2個NCO基團的相對反應活性比較,具有相似情況,這對于芳香族的TDI特別明顯。
MDI的兩個NCO基團相距較遠,且周圍無取代基,故這兩個NCO的活性都較大,即使其中一個NCO參加了反應,剩下一個NCO的活性仍較大。故MDI型聚氨酯預聚體的反應活性比TDI預聚體大。
3、不同活性氫與異氰酸酯的相對反應活性
由于異氰酸酯基團的高活潑性,它可以與許多含活性氫的物質反應。可與異氰酸酯發生反應的活性氫化合物有醇、水、胺(氨)、醇胺、酚、硫醇、羧酸、脲等。
由親核反應機理可知,在活性氫化合物的分子中,若親核中心的電子云密度越大,其電負性越強,它與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則越高,反應速率也越快;反之則活性低。即活潑氫化合物(ROH或RNH2)的反應活性與R的性質有關,當R為吸電子取代基(電負性低),則氫原子轉移困難,活潑氫化合物與NCO的反應較為困難;若R為供電子取代基,則能提高活潑氫化合物與NCO的反應活性。幾種活性氫化合物與異氰酸酯反應活性大小順序可排列為:脂肪族氨基>芳香族氨基>伯羥基>水>仲羥基>酚羥基>羧基>取代脲>酰胺>氨基甲酸酯
脂肪族胺與異氰酸酯的反應相當快,芳香族伯胺次之,在常溫下可以較快的速度參加反應,有些化合物活性氫基團失去質子的能力較弱,需在加熱條件下才與異氰酸酯反應。
有研究表明,在80℃的二氧六環中將苯基異氰酸酯與含活性氫的化合物以摩爾比1: 1反應,測定的相對反應速率分別為:苯氨基甲酸丁酯1,丁酰苯胺16,丁酸26,二苯基脲80,水98,丁醇460。可見,異氰酸酯與伯羥基的反應比與水、芳香族脲等快得多。
上一篇:聚氨酯異氰酸酯與羥基的反應
下一篇:聚氨酯泡沫填縫劑的配方技術
相關新聞: